暖風拂面,萬木爭榮,氣溫一天高似一天。牽著小滿的衣襟,芒種快步走來。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,預示著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。
兩千一百多年前,西漢的淮南王劉安為了自己的宏圖大志,帶著他的門客在今天安徽壽縣郊外的八公山中,歷時多年,終于編寫出皇皇巨著《淮南子》。在這部著作中,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整出現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與順序。
“冬至”、“春分”、“立夏”、“霜降”……這一系列美妙的詞匯,代表著自然玄妙燦爛的變化。而在二十四節氣中,芒種有著與其它節氣不同的性格。諸如“立春”、“夏至”之類特定于四季時序,重于自然,是自然的變化給人的感知。
而“芒種”則不一樣,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記載:“澤草所生,種之芒種。”意為澤草叢生的地方可以種莊稼。“芒種”,也即“忙種”。
五月的心思,在六月成熟。一些繁忙,拉開了帷幕。可以說,芒種是鄉里人最緊張最忙碌的時節。這時候的時間,是用分秒來計算的,人們在“收”與“種”之間快節奏地轉換。
風中開始彌漫新麥的清香。而那種風吹麥浪的情景,只能意會,而無法言傳。生在城市、長在城市的城里人,很難感受到油畫般的氣象。
每年6月6日前后,太陽抵達黃經75度的位置,陽光充足,雨水豐沛,位于北半球的中國內地進入仲夏時節。芒種前后,小麥新熟,是到了農忙收獲,再種新糧的時候。所以說,芒種,重于人,是人對自然的主動改造。
這時候的農民是忙碌又岑寂的,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去審視自然的變化,而是按照千百年來的時間時序,按照代代相傳的農俗習慣,在農歷五月走出家門,走向田野間,在炎熱的陽光下收割小麥,播種稻谷。
芒種是最有詩意和文學味道的節氣。麥子收起最后的鋒芒,以一顆谷粒的播種,再一次憧憬著未來。這些節氣的更迭,給人最大的感受,就是時光的老去、流年的斑駁。收獲夏糧,播種秋實,對應的是中國人古老而樸素的思想。